12月10日,一年一度的學術界盛典——諾貝爾獎頒獎儀式,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。當晚揭曉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、化學獎、生理學/醫學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。來感受一下這充滿學術氣息的莊嚴氛圍~
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,今年諾貝爾獎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變:諾貝爾獎換LOGO了!!!新的LOGO是這樣的:
咦?諾貝爾人呢?怎么不見了?!諾貝爾的原LOGO以圖形+文字的組合呈現,圖形與諾貝爾獎章圖案一致,源自于諾貝爾的經典側臉肖像,充滿新藝術風格。相搭配的文字采用極具古典氣息的襯線字體。
而新的諾貝爾獎LOGO則省略了印有諾貝爾本人頭像的圖形,以純文字形式表現,而且還是——全大寫無襯線英文字體!
簡單,粗暴!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。這是被時尚界傳染了么……?
小時候在課本上讀過諾貝爾的故事: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“阿爾弗雷德·貝恩哈德·諾貝爾”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。因此諾貝爾的側面頭像可謂是最廣為人知、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視覺元素,應用于諾貝爾獎機構視覺識別系統的各個方面。不過看下面的舊視覺系統就知道了:人物肖像、字母圖章、襯線、無襯線,看起來還是有點雜亂的。
所以這次負責設計的瑞典本土設計工作室Stockholm Design Lab重新設計和整理出全套的諾貝爾獎視覺系統(老爺子,對,就是他們干的)。尤其是上面的“大寫無襯線字體”,實際上相當有淵源:這是根據雕刻在諾貝爾獎章上的字體,重新開發設計的名為“Alfred Regular”的字體。
大寫字母基于經典幾何造型設計,特別的字寬和高的腰線彰顯獨特個性,小寫字母則以20世紀早期無襯線字體的傳統風格來設計。
在Alfred Regular的基礎上,還設計了另一套同名襯線字體,共同服務于視覺系統。并且已經全面應用于今年諾貝爾獎的各項物料上。
1、品牌配色
2、頒獎儀式簡章
3、邀請函
4、官方網站
5、手機app頁面
6、宣傳冊
7、海報
要知道,舊LOGO至今已使用116年。所以這次敢直接把諾貝爾老爺子“弄丟”,可以說是很大膽了!也不知道老爺子如果知道了會是什么樣的反應……
最后來欣賞一下2018年諾貝爾獎各大得主的獲獎證書。每個獎項各具特色,美呆了~
1、和平獎
2、物理學獎
3、化學獎
4、經濟學獎
轉載自:LOGO大師
品牌設計
VI設計
LOGO設計
相關想法
WPP 終于換LOGO設計了,或是2018年最成功案例
故宮也開始賣咖啡了!品牌設計新內容!
諾貝爾獎LOGO設計換新了,然鵝,諾貝爾去哪了?
粵ICP備17035264號-1
創意想法